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标省、市对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扛起文旅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以实绩论英雄”,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取得实效,纵深推进“玉溪之变”。
以思想之变促进作风转变
增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学以致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把政治引领当作促进文化旅游工作的动力源泉,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精读细学文化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聚焦文旅产业发展,聚焦服务发展大局,以“文旅之变”践行“玉溪之变”。
拓宽视野。对标对表先进地区,自觉用新眼光、新视野谋划发展,创新理念思路,转变思维方式。大抓文旅项目精准招商,“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3次,去年外出招商8次,重点对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推介好玉溪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及招商项目,赴西安、马鞍山、宜春对接考察和学习夜间文旅项目运营策划经验。先后到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红河考察学习、借鉴经验。联合市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市委党校举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组建玉溪文旅发展专家智库,发挥在项目策划、运营管理、招商引资上的作用,设立每月一期的玉溪文旅大讲堂。启动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对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再梳理、再认识,合理调配工作力量,组建了宣传推广专班,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用好干部。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组织程序、严格的纪律选好用好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与执纪监督。进一步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将选人用人作为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在班子成员分工上实现文旅融合,调动市管干部工作积极性。抓紧抓实开展好“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优化公职人员量化考评,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切实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着力锻造政治坚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以制度之变推动问题整改
明确方向。从玉溪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出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业态创新、服务创优,以“开阔视野、找准载体、提升质效、打造短途游目的地”为方向,以“树立品牌、助企纾困、招商引资、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聚焦假日游、周边游、自驾游、亲子游,重点打造亲水之旅、研学之旅、红色之旅、乡愁之旅、美食之旅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将玉溪打造成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文旅发展。
完善制度。印发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行程日报、工作动态周报、行业发展动态、重点工作、文旅先锋月报机制,建立了每周召开班子成员碰头会、每月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及每季度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会机制。建立了班子成员包县挂联文旅项目和文旅企业机制,制定了深入调研、向上争取、工作信息交流、内部控制、经济合同管理等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会议管理,规范文件签批流转、收发、处理及审核的各个流程及要求,理清各科室、各单位的职能职责,认真履职尽责,各科室形成年度专项工作计划,科室之间构建信息交互、共享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压实落细。
抓好整改。以“剖”字为要,刀刃向内,通过座谈、调研,真查细找,认真梳理分析文旅发展中存在的旅游消费不够、文旅融合不深、产品供给不足、基础配套不完善等短板和漏洞,聚焦实施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动玉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难点堵点,坚持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改”和“立”统筹起来,从问题找根源,研究确定解决的办法和步骤,立起整改的“靶子”。推进巡察整改,研究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整改任务完成率为100%。
以方法之变提升工作效能
调研为先。将文旅发展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带着问题走入基层、带着思考进入实践,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逐县(市、区)开展文旅发展调研座谈,紧盯难点和堵点出思路、把方向。开展全市文旅大调研工作,确立了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保护活化利用的思考、通海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示范区打造等33个调研选题,深入基层开展文旅工作调研,发现问题20余个,掌握了文旅发展的“活情况”。
聚焦重点。归正工作重心,牵住“牛鼻子”,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一是抢抓机遇,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争取中央预算、专债及政策性银行支持,推动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江川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通海历史文化名城、华宁盘溪“五个百年”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环抚仙湖、峨山小街等乡村旅游项目。实施“文化润景”,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植入文化元素,提升景区品质。二是举办活动,引流消费取得突破。聚焦假日、周末,做好假日旅游经济文章,重点打造亲水、研学、红色、乡愁、美食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玉溪旅游“一卡通”,整合景区、住宿、体验3大类23项产品。持续推进红塔区米线节、江川区开渔节等“一县一节庆”活动,举办音乐节、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三是创新手段,文旅宣传取得突破。构建“央媒+省媒+市县媒体+文旅企业”联动、线上线下一体的宣传矩阵,整合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官媒与自媒体的力量和优势,促使玉溪文旅受关注度持续提升。四是丰富供给,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推进“百千万文化工程”建设。五是活化利用,文物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推进江川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已纳入抚仙湖―星云湖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支撑性重点项目,启动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建设,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寻古中国·古滇记》,推进李鸿祥旧居、李家大院等文保单位修缮建设,推进元江南昏光伏项目等8项工程文物考古调勘,推进玉溪市(峨山)非遗博览园建设,获评2家省级非遗工坊,认定27家市级非遗工坊。六是服务创优,擦亮旅游金字招牌取得突破。加强监管和执法整治,强化行业安全,突出信用体系建设,发布文化旅游市场红黑榜8期。全面开展志愿服务。
树立品牌。坚持创新理念,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高文旅项目策划包装科学性和招商引资落地性。持续推进夜间消费新场景建设,谋篇布局好文旅夜经济,通海御城历史文化街区、澄江抚仙湖星光夜市、澄江帽天山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成功申报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进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品质化发展,推出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推荐19个乡村申报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和最美乡愁旅游地,澄江市小湾村入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省级推荐名单。帽天山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易门龙泉公园两个4A级景区列入全省绿美A级旅游景区标杆典型公示名单。“青溪书店”入选云南省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新平县戛洒、扬武2个乡镇入选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