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广电系统主动认清全市广电事业发展在全省的位置,审视自我、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推动效率意识之变、工作质量之变,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提质增效,以“广电之变”助力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找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点堵点悟“前进之路”
全市广电系统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广电工作的新要求,把增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作为事业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和重要途径,紧盯玉溪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找准高质量发展方向。具体来讲,一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不充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性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差距。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网点缺失,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兜底作用不充分。二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全市仅有62座发射台,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主要覆盖城镇及农村人口密集区域,与全域覆盖差距较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等级低,开展双向交互式业务承载能力较差,仍有1700多个自然村未通达有线电视网络。三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较弱。中央、省级对玉溪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投入逐年降低,县级财政未对本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必要投入;县级机构体制不顺畅,县(市、区)广电局无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四是改革创新主动性不强。智慧广电建设谋划不足,推进全市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研究不深,缺乏建设规划及应用场景支撑。全市广电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工作状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抓紧抓实重点难点,保持奋勇前行的强大信心和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寻找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应走之路,确定基础设施保障、优质内容供给、智慧平台建设、行业专项治理、市场主体培育、机构优化调整等方面重点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努力走出建设具有玉溪特色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新路子。
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进程中看“玉溪之变”
全市广电系统牢牢把握工作定位,深刻把握传播党的声音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使命,深刻把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深刻把握提供广电业务的广播电视网、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OTT(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四个层次”,体系化研究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明确工作方向,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开拓创新推进媒体融合,整合聚合形成发展合力。就全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来讲,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设,玉溪市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基本构建成“卫星+有线+无线”综合覆盖格局。聚焦人民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构建现代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完成由“户户通”向“人人通”、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新跨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机构改革后,全市广电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2022年,市级成立玉溪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中心,整市推进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澄江市、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按照标准化要求完成县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试点建设;2023年,红塔区、江川区、通海县、华宁县完成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县级有机构管理,乡镇有网点支撑,村组有人员代办”的三级服务网络,全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面貌焕然一新。
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转型升级中行“广电实干”
全市广电系统从履行职责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做到不偏不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重点实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整市标准化试点建设,答好“为民”试卷,确保公共服务普惠均衡。
一是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答好“项目利民”试卷。投入4098万元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巩固保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保障公共服务权益标准。投资5345万元加快无线台站建设,建成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62座、发射机174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13%和98.73%。加快有线电视数字高清化改造,11个频道具备高清制作能力,高清化率达100%,高清用户达14.9万户。探索符合实际的“玉溪模式”,投资6687万元率先实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成1个市级平台、9个县级平台,7529个接收终端实现全域覆盖。投资3003万元实施广播电视网络联网工程,实现全市709个行政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光缆全覆盖。推进“数字玉溪·智慧广电暨广电5G”一体化全域发展试点示范市建设,实施广电5G核心网应用级灾备中心建设,累计建成700MHz的5G基站1069座。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答好“措施惠民”试卷。围绕“标准化”“全覆盖”“实效性”,设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窗口788个、维修网点49个、监管网络运营服务网点116个,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窗口示范样板30个,建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将基层广电公共服务运维信息化系统纳入“玉溪+”政务服务板块开展常态化监督服务和绩效评价。建成应急广播节目资源共享平台,统筹“七个一”内容宣传,常态化开展宣传,实现应急广播利用效益最大化。支持公益类节目创作生产播出。传送服务单位对公益机构实行收费减免,为特殊群体提供节目服务,重点节目栏目加配字幕。提前完成有线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整治,让收看电视更简单。开展虚假违法广告、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各类整治活动,确保传播内容规范、管理有序。
三是增强服务行业发展能力,答好“保障为民”试卷。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持证机构总数达12个、增长140%。健全公共服务长效运维机制,遵循“市级统筹、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专款专用”原则,统筹使用各类运维和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应急广播、基层服务网络、无线覆盖、监测监管和节目共享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设施)建设与运维所需纳入年度预算。创新机构设置调整和管理模式,成立市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优化无线发射管理机构设置,调整监测监管职责,增设广电信息网络管理机构,应用绩效分配激励导向作用,创新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管理,有效履行公共服务改革发展职能。
下一步,全市广电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把握工作定位,明确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新局面。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