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灿
沈咏字赓飏,通海县城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8年),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
沈咏家境清贫,十岁丧父,其母纺织供读。因颖异逾常人,过日不忘,他成童时即博通经史,善于属文,被老师、宿儒誉为“神童”。
雍正九年(1781年),清廷推行“改土归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由朝廷派流官统治)制度后,为缓和矛盾,收买民心,在不少州、县增加庠生(秀才)名额。当时通海文风不逊于其他州、县,而名额却较少,通海绅衿提出所增名额不应少于其他州、县,请求学宪召集八属童生会考。提督云南学政沈大人采纳请求,亲临府城临安(今建水)主持考试。通海绅衿公推年仅十三岁文童沈咏前往赴试。试毕,学宪将考生考卷公布,沈咏名列榜首,通海庠生名额才得以增加,地方士庶为纪念这一盛事,经公议在大桥(县城以东的一个地名)北端建立木石结构、斗拱飞檐三孔牌坊一座,题额为“沈大宗师仁爱坊”,以志不朽。沈咏一举成名后,愈加刻苦攻读,年十八,即以《五经卷》考中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举人,旋授甘肃渭源县知县。到任后洁身爱民,为政宽大,寓精明于浑厚之中。该县有伯父伪造证件,谋占侄子田产事件,侄子控诉到县,历数任知县审理未能结案。沈咏重审此案前即细心查访,掌握案情及伪造之“证件”,当堂指出:一是印泥色泽、墨迹、纸张陈旧程度均与立契时不相符。二是已故之人何能签字做凭中,证件实系伪造。被告无言以对,听凭判断。凡沈咏所审理案件均细心调查,务求证据确凿,方作判断。在任期内无积案、无冤狱,受到士民称颂,卸任时,百姓具香花酒醴跪饯于道。
致仕返乡后,沈咏设帐授徒,专心著书,撰有《续修通海县志》惜末刊印行世。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邑令陈朝书奉敕举行“乡饮酒礼”,尊沈咏为大宾。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知县孙峻德倡修文明坊、乡贤祠和名宦祠,公举沈咏监修,既求牢固,又不偏离旧制。嘉庆元年(1796年),署理通海县令黄文诒(镶黄旗汉军,以江川县知县署理,嘉庆二年七月卸任),为沈咏举办“鹿鸣重宴”(即宴请中举人后满60年尚健在者),是通海“鹿鸣重宴”五人中的第一人(五人即沈咏、茶大荣、张其忠、孔宪模、黄廷魁),地方官绅士庶多有诗赋作贺。光绪壬午科举人黄廷魁在《吟通海》诗中有“通海神童亦有三,沈咏、周菊(周得寿)、赵汝谦”之句。
沈咏著作,惜多散失,其步赵银台(赵城)《杜鹃歌》原韵如下:
严冬寒威甚,草木已枯死。昨夜东风到园林,一朝繁华乃如此。望帝风流今未歇,纷纷画史难摹拟。桃红李白斗春华,丰度绰约应推尔!昔年曾从蜀山过,五色缤纷称绝美。一枝移来砌上栽,满眼春光亦可喜。可怜嘉卉自烂熳,引镜自照吾老矣。羞将白发对红颜,徒令花神笑人耳。吁嗟夫!人生少壮有几时,岁月一去惊逝水。得行乐处且行乐,莫把春愁结心里。朝焉来,暮焉来,一年看花能几回。宾也看,主也看,有花无酒也颇惯。兴来作歌亡衰歇,君唱我和相对叹。
沈咏书法亦有造诣,题书秀山挹秀亭“银汉无声城不夜,天风吹月海初潮”一联,苍劲飘逸,为人称誉。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当选名单
- 夏立洪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
- 六大关键词让你掌握“学法减分”技能
- “学法减分”操作图解
- 关于“学法减分”,您关心的问题都在这儿
- 以法治之手解空中隐忧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 这些留言有回复了(1月20日)
- 短视频平台刷赞是传销的新“马甲”?
- 快递服务哪家快?国家邮政局发布调查结果
-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全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专题会召开
-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 节约用水倡议书
- 云南:开创奋进跨越新局面
- 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报告
- 政协玉溪市五届四次会议举行提案审查立案会